E-mail: service@1001718.com
![]()

JOFRA RTC 157A 干体炉
JOFRA RTC157A干体炉是美国阿美特克(AMETEK)推出的标准级温度校准设备,专为-45℃至155℃温区的精密校准场景设计,是RTC系列中覆盖低温范围
JOFRA RTC 157A 干体炉的详细资料
JOFRA RTC157A干体炉是美国阿美特克(AMETEK)推出的标准级温度校准设备,专为-45℃至155℃温区的精密校准场景设计,是RTC系列中覆盖低温范围的核心型号。作为符合欧盟EURAMET/cg-13/v.01规范的高端干体炉,其核心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顶尖水平:外接标准铂电阻时准确度达±0.04℃,温度稳定度仅±0.005℃,显示分辨率可精细至0.001℃。设备采用φ30×160mm标准干井套管,兼容JOFRA老款ATC系列的套管配件,降低用户升级成本。作为A型基础型号,它保留了系列核心加热与控温技术,同时具备便携性优势,重量仅10.5kg,尺寸362×171×363mm,兼顾实验室校准与现场作业需求。
1.双区加热技术:温场均匀性的核心保障
RTC157A搭载的创新双区加热系统,是其温场性能接近液体槽水平的关键。该系统将加热块分为上下独立控制区域:下部加热区负责提供基础热量输出,维持整个金属块的温度基准;上部加热区则动态补偿热量损失——当被测传感器插入套管时,上部区域会根据热损耗速率调整功率,避免套管顶部与底部出现温差。这种设计无需对被测探头进行额外隔热处理,可直接校准充液式、机械式等多种类型温度传感器,解决了传统干体炉校准异形探头时温场失真的问题。
根据阿美特克技术手册测试数据,该双区加热系统使套管内160mm深度范围内的温度一致性误差控制在±0.02℃以内,接近实验室液体槽的均匀性指标。相比单区加热设备,其在-45℃低温段的温场稳定性提升40%,155℃高温段热损耗补偿效率提高35%,确保不同深度插入的传感器均能获得一致的校准基准。
具体参数 | 备注 |
生产厂商 | AMETEK JOFRA(丹麦) |
产品类型 | 便携式参考温度校准仪 |
有效温度范围(23℃环温) | -45℃ ~ 155℃(-49°F ~ 311°F) |
极限低温 | 0℃环温下 - 57℃,40℃环温下 - 31℃ |
升降温速率 | 155→100℃:5 分钟;100→23℃:10 分钟; 23→-30℃:17 分钟;-30→-45℃:25 分钟 |
温度稳定度 | ±0.005℃ |
内置探头精度 | ±0.10℃(A 型通用指标) |
外接参考探头精度 | ±0.04℃(需配合 JOFRA STS-200 探头,B/C 型适用) |
显示分辨率 | 1/0.1/0.01/0.001℃四档可调 |
干井尺寸 | φ30mm × 160mm |
套管兼容性 | 支持 3mm-13mm 公制 / 1/8"-1/2" 英制多孔套件 |
设备重量 | 未公开(标注 "轻便易携带") |
供电适配 | 支持 115VAC(含 MVI 电源波动免疫技术) |
控温技术 | 双区主动控温,保证干井温度均匀性 |
通讯接口 | USB 接口(支持固件升级与数据传输) |
特色功能 | 1. MVI 电源波动免疫技术2. 彩色 VGA 显示屏3. 10 组仪器设置存储4. 20 步自动步进校准 |
扩展能力 | 可配合 ASM 扫描开关同时校准 24 支传感器 |
合规认证 | 符合 EURAMET/CG-13 V.01 干体炉测试规范 |
校准对象 | 热电偶、热电阻、温度变送器等温度传感器 |
典型场景 | 计量实验室、工业现场校准、野外移动校准 |
功能区别 | 无 DLC 动态负载补偿(B/C 型配备该功能) |
2.MVI电源波动消除技术:现场校准的可靠性基石
针对工业现场供电不稳定的痛点,RTC157A集成了MVI(MainspowerVarianceImmunity)电源抗扰技术。该技术通过内置高精度电压监测电路,实时捕捉供电电压波动(范围±15%),并通过PID闭环控制动态调整加热元件的能量输入。当电压骤降时,系统自动提升功率占空比;电压骤升时则快速切断部分加热回路,确保加热块获得稳定的能量供应。
阿美特克在产品测试中验证,MVI技术可使供电波动对温度稳定性的影响降低至±0.001℃以内,彻底解决了传统校准设备在车间、野外等场景中因电压不稳导致的校准偏差问题。这一设计使RTC157A成为现场校准的理想设备,尤其适用于电力、化工等供电环境复杂的行业。
3.智能参考探头兼容与操作优化
尽管作为A型基础型号未配备DLC动态负载补偿功能,但RTC157A支持内置与外置参考传感器的灵活切换,用户可在操作面板上自由选择读数来源,且两者测量数据互不干扰。设备兼容JOFRA智能参考探头的即插即用功能——探头内置校准系数芯片,接入后设备自动读取参数,无需手动输入,减少人为操作误差。
操作界面采用彩色VGA液晶显示屏,支持温度单位(℃/℉)切换与稳定状态可视化: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并进入稳定状态时,屏幕会显示专属指示符号,并倒计时提示稳定剩余时间。设备还支持20步自动步进校准设置,可预设每步温度与保持时间,完成后自动存储数据,最多可保存5组步进程序,大幅提升多节点校准效率。
1.干体炉核心工作原理
RTC157A遵循干体式温度校准仪的基本原理:以金属加热块为介质,通过精准控温系统使块体达到设定温度并保持稳定,为被测传感器提供可追溯的参考温场。与液体槽相比,其优势在于无介质挥发污染、升温降温速度快(平均每步稳定时间仅10分钟)、可在移动场景使用,同时避免了液体冻结或沸腾对校准的限制。
设备的温度控制流程分为三个阶段:首先通过双区加热系统快速升温/降温至目标温度±0.5℃范围内(粗调阶段);随后启动MVI电源抗扰电路与精密PID控制器,将温度波动压缩至±0.01℃(精调阶段);最终通过内置传感器实时监测,当连续30秒温度变化≤0.002℃时,判定达到稳定状态并触发指示。
2.校准实施的技术逻辑
RTC157A的校准过程基于“参考基准-信号比对-误差计算”的核心逻辑:
基准建立:用户可选择内置参考传感器或外接标准铂电阻作为温度真值来源。外接传感器采用4线制接法,消除引线电阻误差,确保基准温度的溯源性(可追溯至国际温标ITS-90);
温场适配:将被测传感器(热电偶、热电阻、温度变送器等)插入干井套管,双区加热系统自动补偿传感器带入的热负载,维持套管内温场均匀性;
数据采集:设备通过面板显示参考温度与被测传感器输出信号(需外接测量设备,A型无内置信号测试口),用户记录不同温度点的比对数据;
误差分析:根据EURAMET/cg-13/v.01规范要求,计算被测传感器在各校准点的示值误差、重复性与滞后误差,生成校准报告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A型未配备DLC动态负载补偿技术(该功能仅限B/C型),但其双区加热系统仍能在单支传感器校准场景下保证温场一致性。仅当同时插入3支以上大尺寸传感器时,温场偏差会略增至±0.03℃,但仍满足工业级校准要求。
1.典型应用领域
RTC157A的-45℃至155℃温区覆盖了绝大多数工业与实验室温度校准需求:
冷链物流:在食品、医药冷链环节,用于校准冷藏车、冷库中的铂电阻温度探头,-45℃低温段可适配深冷存储场景的校准需求;
工业制造:在汽车电子、半导体行业,校准生产线的热电偶传感器,0.005℃的稳定度确保焊接、封装等工艺的温度控制精度;
计量检测:作为二级计量标准设备,为中小型企业校准实验室提供可追溯的温度基准,其±0.04℃准确度满足ISO17025实验室认可要求;
现场服务:借助便携性与MVI技术,在油田、电力站点等户外场景校准温度变送器,解决传统设备现场作业精度不足的问题。
2.性能局限与型号选择建议
作为A型基础型号,其核心局限在于缺少DLC动态负载补偿与信号测试功能:当校准多支传感器(≥3支)或大直径探头(≥15mm)时,温场均匀性较B/C型下降约30%,需延长稳定时间至15分钟以上;且无法直接测量热电偶mV信号、热电阻欧姆值,需外接万用表等设备,增加操作复杂度。
因此,对于计量院所、高端制造企业等对多负载校准有需求的用户,建议选择配备DLC技术的C型;需直接测试传感器信号的用户可选用B型,其内置信号测试口支持TC/RTD/mA/V等多种信号测量,并能自动记录温度开关的通断点与死区数据。而RTC157A则以高性价比成为单负载校准场景的优选。
RTC157A通过双区加热与MVI技术的结合,重新定义了基础型干体炉的性能基准。其遵循的EURAMET规范兼容性与配件通用性设计,推动了温度校准设备的标准化发展。阿美特克公开数据显示,该型号自上市以来占据全球中高端干体炉市场18%份额,成为冷链、工业制造等领域的主流校准设备。
名称:极仪精东传媒影业APP软件下载安装
客服电话:0755-23964199,86564199
E-mail:service@1001718.com
传真:0755-23964199
邮编:518052
|
||||